专访油画大师王国平

2018-03-27 313

三生三世十里画廊

——解读王国平油画艺术的微观世界

摘自:河南通俗文化研究会

作者:丫头

图片关键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王国平先生的油画可谓"一画一轮回,一抹一情缘。"


认识王国平先生之前,油画对我来说只是一场梦,一场模模糊糊的梦,尤其是抽象派大作,只能远观,甚至敬而远之。

远观先生的画,好像都雷同,除了底色,都错落的模糊着,连"王国平"的个性签名都像风一样随意的飘着,漫无边际。没有哪一幅是清晰的、明了的,观者甚至不知所云,于是便出现了形态各异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仁"与"智"在悄然的"博弈",这种"博弈"飘洋过海,远渡东南亚与欧美,先生正如中国人眼中的达芬奇、莫奈、梵高。

春分里,披着这样一头迷茫的"博弈"雾水,我误入了长江公园的十里桃花坞。曲径通幽,落英缤纷,在风吹枝干花催叶中,我撞入了当代油画大师王国平先生神秘的十里画廊。唏嘘不已!


● 误入桃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很难想象这样隐蔽的桃花坞里竟然隐居着这样一位俊朗的油画大师,更难想象这些抽象、深邃、难以捉摸的画卷竟然出自这样一位长相简洁、明了的画师之手。

画廊古香古色,像国平先生的人一样简约至极。但画廊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景致的浓缩版,又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集约版,更是国人智慧与文明的升级版。沉浸在磅礴的油画里,大有一场繁华落尽,静观百花凋零,燃一炷青灯,看缘份如烟云散尽的沉寂与淡定。渐远的马蹄,荒凉的旷野,不由得让人悠然的享受这份凉凉的静谧。

我醉在我不懂的油画里!

都说油画大师的眼神是最清澈的。或许只有国平先生这样平和、透亮而富于灵性的双眼才能真正平稳的容纳油画的千变万化与跌宕起伏,而呈现出历经沧桑终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大智慧。国平先生的眼睛就如他的油画作品《花开见佛》中最醒目的一株点点桃花,给人最明快的一缕希望与温暖,即便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出生于1974年10月的国平先生祖籍河南南阳,在文化艺术的家庭氛围下他3岁开始学画,作画如做人,正如国平先生所说,要想在作画上有所成就,打好童子功是基础,先做人,然后才是作画,当画家,积跬步才至千里,再向大师迈进。扎根大学十三年的教学与业余创作使他的油画创作理论与实践得到最好的融合,2008年至今的自由艺术家创作之路使他的艺术思想得以升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国平先生一直保持着油画艺术家特有的敏锐、平和、清澈的眼神,无论世事沧桑。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平淡与激烈中凝练,在舒缓与焦躁中沉淀,在看似水火不容的黑与白之中升腾,国平先生以超前的创造意识和土生土长的中原浑朴气质开创了中国艺坛前所未有的黑白割裂又和谐统一的画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黑白之道,阴阳之母",先生在独创一家的阴阳画派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他阴阳画色泽的割裂感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就在这"忽"中,在这貌似突然的质变到量变的爆发中得酝酿、积蓄多少的力量才能彻底升华分裂?王国平先生最知道。

这看似毫无瓜葛甚至稍显不协调的黑白色泽与布局中依托着中国黑白之道"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体现着万事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貌似简单地罗列着"生命一体"的质朴情怀。王国平先生在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他的画笔在白与黑中与自然磨合着最亲密的探戈舞,时而以最暗淡的心情迸发着最强烈的情绪,时而以舒缓的疲劳散发着与世无争的宁静,但终有尘埃落定,被收入法力无边的囊中,解囊还需囊中物。奥妙的宇宙万物本源更加烘托出国平先生阴阳美学的精微和智慧。


● 盛世和谐,天地交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磨一剑,国平先生以中国古典爱情神话为主题的十二幅巨幅油画与之相匹配而特制的十二把古琴、香、乐曲一同在河南省博物院展出。中原人民将永远铭记2012年国庆佳节传统经典艺术的饕餮盛宴。这是神话艺术在国平先生油画中的最新探索、突破与创新,他宣布了中国古典神话与油画艺术的新时代。

一画开天,伏羲和女娲的开盘之作在《天地之心》中更加神秘;黄帝与嫘祖的男耕女织在《知临》里更加和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里相送和化蝶起飞在《翩翩》中更加凄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忠贞爱情在《至情》中更加洒脱;孟姜女哭长城的激愤与无奈在《孚号》里显得更加张扬;白蛇传丰富的场景在《通情》中更加跳跃;桃花扇的温柔与刚烈在《遇》中更加温婉而浪漫;武丁与妇好的心灵相应与生死相随在《静俟》中以厚重的商文化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董永与七仙女以槐为媒的浪漫在《倾否》中更加梦幻唯美;张生与莺莺的依依惜别与羞涩在《观我生》中更加热烈;西施与范蠡的守望与家国情怀在《得舆》中更加富于张力;嫦娥奔月的渴望和欲罢不能以及压抑沉闷在《安贞》中更加饱满。

刷彩思远古,着眼绘未来。国平先生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抽象地将黄河两岸家喻户晓的神话爱情故事解读在画布上,这是神话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神话,更是中原特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有力传承。


● 一画一轮回,一抹一情缘

近看,隐隐约约,山坡上,两匹马儿在一棵萧条的小树边慢悠悠的吃着,却不见草,也不见牧人。

远观,这一笔,却深深浅浅,除了干枯枝丫就是虚无一片。

这是国平先生画作《赢》的最后落笔处,即:"赢"字的最后一笔横竖弯钩的"钩",这一钩里微观尽现大世界。

一抹一情缘。一个人无论多成功,最终能放得下,虚化一切,才称得上真正的"赢"家。我不禁想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国平先生油画的每一个微小之处都虚虚实实的尽现着一个庞大世界的微妙智慧。

先生用笔大胆豪放,自然随性,他看似令人费解的每幅画都有神来点睛之笔。朦胧、混沌、深深浅浅、若即若离的沟壑与缝隙甚至是历时的沉淀或瞬间的转换中都暗藏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与天人合一的玄机。

拈花微笑,花开见佛。愿王国平先生画作的悠远深邃像他飘带似的个性签名一样搭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花开见佛》数字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