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眼中的美学

2014-03-20 20

文章来源:大河艺术网

阴阳美学

是一种震撼视觉的灵动艺术,顺应自然,清神静心。

运用了中西结合的现代手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阴阳美学的概念。

多年来,他对阴阳五行及易经哲学等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

希望用现代语言讲阴阳美学上的两大元素:“道”和“气”。

对艺术创作的灵感,追求天人合一的精髓。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根据《道德经》所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以中国哲理智慧融入创作中,沉醉不已。

美学进化需要时间的滋润,期待他的创作能于点滴间宣扬中国的哲学。

“道” 

“道”自本根, “始”、“初”、“元”,是本源所在。

道,《说文解字》释为“所行道也。“始也”,表示行走中带头的人,即引道人。

“道”为“天道”、“人道”。

《尚书》中,道”为道理、法则,成为治理国家、为政、为王所应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与法度。

《老子》之“道”,世界生成的过程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

“人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周易》以一阴一阳的生息流转变通规律释“道”。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黄帝内经》以“阴阳往来,即合天一道自然,谓吉之象也。”

“道”面对自然与社会,重视尊天理,顺人伦,明了“道”的显示,认识之,把握之,顺应之,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达到人生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理想境界。

“气”

甲骨文“气”,是一个象形字,上下两横像河岸,两横中间一点,表示流水干涸之处。

“万物有灵”,“万物”有“生”。

生乃气之魂魄;气乃生之跟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道化生出混沌的气,气化生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化生天地人,进而化生万物。

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气有阴、阳之别。

阴、阳两气充满于太虚之中,它们互相推移,变化消息,是一切事物发生及变异的根源。

《淮南子.天文训》曰:“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力万物。”

“气”为生命本源,元素和生命力所在。